品牌故事
联系我们 CONTACT

地址: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黄石大道654-19号

电话:400 859 4678

邮箱:cnzshyy@163.com

品牌故事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品牌故事

湖北黄颡鱼细菌性疾病大流行!养户损失惨重!红点、腹水、蛀鳍、裂头和溃疡……陈昌福调研后再谈精准用药

发表时间:2024-06-03   来源:品牌故事

  我们对湖北省境内的患病黄颡鱼做了细菌分离后,完成了水产用抗微生物药物对分离菌株的抑菌试验。根据对分离菌株药物敏感性检测的试验结果,指导黄颡鱼养殖业者采用适宜的抗微生物药物医治患病黄颡鱼,结果均取得了良好的药物治疗效果。

  为了让我们在诊断和治疗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疾病的方法,提供给广大的水产养殖业者参考,目的是通过大家一起努力,真正的完成在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过程中的科学用药、精准用药。现将我们的试验结果和治疗效果整理并发布出来,旨在为实现我国水产养殖业健康、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摘要:本文报告对来自湖北省枝江市、武汉市孝南区、东西湖区、新洲区等地养殖的患病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疾病症状进行观察,从患病黄颡鱼肾脏、肝脏、脑和表皮溃疡处分离、纯化并获得优势菌株后,对分离菌株完成了水产用多种抗微生物药物的敏感性检测。对患病黄颡鱼观察根据结果得出,患病黄颡鱼体表呈现出的典型疾病症状主要有红点、腹水、蛀鳍、裂头和溃疡等症状。从患病黄颡鱼体内获得的分离菌株对复方磺胺氯达嗪钠粉和阿莫西林可溶性粉显示出较强的抗药性,而对其他几种抗微生物药物,均显示了不同程度的药物敏感性,从不同地方患病黄颡鱼中获得的分离菌株,均对恩诺沙星粉和氟苯尼考粉显示出较好的药物敏感性。预示着在不同地方的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养殖业者对抗微生物药物的使用次数是不同的。根据分离菌株对不同抗微生物药物的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建议黄颡鱼养殖业者选择适宜的抗微生物药物,做到精准用药,提高了药物对患病黄颡鱼的治疗效果与成功率。

  随着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养殖业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逐渐兴起,由各种致病性细菌引起的黄颡鱼病害问题也日渐突出。已经有研究根据结果得出,能危害养殖黄颡鱼的病害种类较多,如由虹彩病毒(iridoviuses)引起的病毒性疾病、由迟缓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和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loumnare)等致病性细菌,均可导致养殖黄颡鱼出现细菌性败血症(bacterial septicemia)的相似症状。除这些由病原性生物引起的生物性疾病外,还有由各种恶劣养殖外因造成养殖黄颡鱼类的非生物性病害。最近,来自湖北省部分养殖地区的患病黄颡鱼症状最重要的包含红点、腹水、蛀鳍、裂头和体表溃疡等,部分患病黄颡鱼体表和鳃部能检查到车轮虫(Trichodina spp.)、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等纤毛类寄生虫病,而很少检查到其他种类的寄生虫。

  迄今为止,对患病黄颡鱼生物性疾病的研究结果证明,细菌性疾病是危害养殖黄颡鱼类的主要生物性病害。目前已经报道的能严重危害养殖黄颡鱼致病性细菌也有很多种,如爱德华菌、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等致病性细菌,均可导致养殖黄颡鱼出现细菌性败血症的相似症状。

  对于黄颡鱼在内的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疾病,国内外的水产动物病害防控研究者以及养殖业者,大多都是依靠对致病性细菌拥有非常良好抑菌效果的抗微生物药物医治。我国的部分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研究者,从患病黄颡鱼体内分离致病性细菌后,也进行过对分离菌株的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检测。因为致病性细菌对于抗微生物药物易产生抗药性(drug resistance),如果在治疗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疾病的过程中,长期滥用某种抗微生物药物,就会引起致病性细菌对这种药物耐药性的快速产生,最后导致面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各种细菌性疾病而无有效药物可用的局面。

  本研究利用从我国一些黄颡鱼养殖区送来的患病黄颡鱼,在观察其外观症状的基础上,从患病黄颡鱼体内分离获得多株优势菌株,完成了分离菌株对多种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检测。建议黄颡鱼养殖业者选择适宜的抗微生物药物,做到精准用药,提高了药物对患病黄颡鱼的治疗效果与成功率。

  本研究中大部分患病黄颡鱼,来自湖北省枝江市、武汉市孝南区、东西湖区、新洲区等地部分黄颡鱼养殖场。送检患病黄颡鱼均由各地的黄颡鱼养殖场,冷藏添加下快递到实验室。实验室人员在收到患病黄颡鱼后,立即打开包装检查患病黄颡鱼的存活状态(图1)。

  将在运输途中已经腐败的患病黄颡鱼剔除,只留下尚未死亡或者刚死亡的患病黄颡鱼做体内致病性细菌分离(图2),并利用纯化后的分离菌株完成对抗微生物药物的药物敏感性检测。

  患病黄颡鱼的外观症状,在依靠肉眼观察病记录黄颡鱼疾病的症状,主要有红点、腹水、蛀鳍、裂头和溃疡等症状(图3)。

  参照寄生虫学检查方法,用解剖刀从患病黄颡鱼体表刮取少量黏液,制作水浸片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以确认患病黄颡鱼体表是否寄生有某些种类的寄生虫。

  在无菌条件下解剖患病黄颡鱼,从其肝脏、肾脏和脑等器官和组织中分离细菌,在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BHIA,Difco)平板上作划线后,将接种后的培养皿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6~48 h后,从生长出菌落中挑取单个菌落进行纯培养,以获取纯化的分离菌株。先后共分离纯化到多个优势菌株,将纯化后的分离菌株置于4℃冰箱中保存,供作分离菌株对抗微生物药物的药物敏感性检测。

  采用水产用抗微生物药物(“国标渔药”)作为本试验的供试药物。含量为10.0%的复方磺胺氯达嗪钠粉、10.0%的延胡索酸泰妙菌素、10.0%的阿莫西林可溶性粉、10.0%的氟苯尼考粉、10.0%的恩诺沙星粉、10.0%盐酸土霉素可溶性粉、13.0%的金霉素粉、10.0%的硫酸新霉素可溶性粉等8种抗微生物药物。

  依日本化学疗法学会制定的标准法进行。即首先将供试抗微生物药物用适宜的容媒预溶后,用灭菌生理盐水按照上述制剂中抗微生物药物的含量,分别稀释至1000~0.25mg/L的2倍稀释的13个浓度。然后用脑心浸液培养基(BHI,Difco)将各浓度的药物液稀释10倍,从而使培养基中的各种药物的浓度达到100.0~0.025mg/L的2倍稀释的13个浓度。最后向每支盛有2.9 mL培养基的试管中加入0.1 mL浓度为1.2×10 6 cfu/mL活菌液,在28℃条件下连续培养3d,经肉眼观察证实无细菌生长试管中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某种抗微生物药物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本试验中先后完成了从各地养殖的患病黄颡鱼体内分离并纯化的20多个菌株,对8种供试抗微生物药物的药物感受性检测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4所示结果能够准确的看出,从来自不一样的地区养殖患病黄颡鱼中获得的分离菌株,对各种抗微生物药物的MIC是不一样的,而且对不同公司制备的同一种抗微生物药物的MIC也有所不同。

  来自不一样的地区养殖患病黄颡鱼中分离菌株对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所示分离菌株对各种抗微生物药物的MIC存在很明显差异。但是,分离菌株对供试药物感受性的共同特点是,对复方磺胺氯达嗪钠粉和阿莫西林可溶性粉的MIC值最大。而对其它供试抗微生物药物以及由不同公司制备的同种药物存在不同的感受性。

  根据各种抗微生物药物对来自不一样的地区患病黄颡鱼中分离菌株的MIC检测结果,选择用来医治患病黄颡鱼的抗微生物药物。根据从来自武汉市孝南区的养殖患病黄颡鱼中分离的HS003菌株,对恩诺沙星粉的MIC为1.56mg/L,建议黄颡鱼养殖者选择恩诺沙星粉(1)作为患病黄颡鱼的治疗药物,计算每天的用药量为1.56mg/L×6.4=9.984mg/kg(即按照每公斤黄颡鱼,每天投喂10.0mg恩诺沙星粉(1),因为恩诺沙星粉制剂含量为10.0%,所以要在每公斤黄颡鱼饲料中添加100.0mg)。依次类推,计算来自武汉市东西湖区内养殖患病黄颡鱼中分离的HS002菌株,对氟苯尼考粉(2)的MIC为3.13mg/L,建议黄颡鱼养殖者选择氟苯尼考粉作为患病黄颡鱼的治疗药物,计算每天的用药量为3.13mg/L×6.4=20.032 mg/kg(即按照每公斤黄颡鱼,每天投喂20.0mg氟苯尼考粉(2),用氟苯尼考粉制剂含量为10.0%,需要在每公斤黄颡鱼饲料中添加200.0mg)。计算来自湖北省枝江市境内养殖患病黄颡鱼中分离的HS001菌株,能够正常的使用对恩诺沙星粉(1)的MIC为3.13mg/L,建议黄颡鱼养殖者选择恩诺沙星粉(1)作为患病黄颡鱼的治疗药物,计算每天的用药量为3.13mg/L×6.4=20.032mg/kg(即按照每公斤黄颡鱼,每天投喂20.0mg恩诺沙星,用恩诺沙星粉(1)制剂时需要在每公斤黄颡鱼饲料中添加200.0mg)。计算来自武汉市新洲区内养殖患病黄颡鱼中分离的HS004菌株,对恩诺沙星粉(1)的MIC为3.13mg/L,建议黄颡鱼养殖者选择恩诺沙星粉(1)制剂作为患病黄颡鱼的治疗药物,计算每天的用药量为3.13mg/L×6.4=20.032mg/kg(即按照每公斤黄颡鱼,每天投喂20.0mg恩诺沙星,用恩诺沙星粉制剂时需要在每公斤黄颡鱼饲料中添加200.0mg)。

  按照上述的检测结果、选择治疗患病黄颡鱼的抗微生物药物并计算用药量,指导不同地方黄颡鱼养殖场选择相应药物,精准用药治疗患病黄颡鱼的疾病,均获得了理想的药物医治结果。

  来自不同地方的患病黄颡鱼,虽然显示出疾病不同的外观症状,如有红点、腹水、蛀鳍、裂头和体表溃疡等疾病外观典型症状。但是,从其患病黄颡鱼体内分离细菌菌落特征则有大致相同的均一形态,说明感染黄颡鱼并导致其出现疾病典型症状的致病性细菌,可能就是同一种细菌。

  针对从患病黄颡鱼体内分离菌株,完成的对各种抗微生物药物的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并且根据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选择治疗疾病的药物和计算其用药量,在养殖现场治疗黄颡鱼疾病过程中,均获得了良好的药物治疗效果。说明这些分离菌株就是引起这些患病黄颡鱼出现各种症状的“元凶”,同时也证明了我们采用的这种筛选治疗药物的方法和计算用药量的方法,在养殖现场治疗患病黄颡鱼的疾病是可行的。

  在本次选择的8种供试药物中,来自不一样的地区患病黄颡鱼中分离菌株,均对复方磺胺氯达嗪钠粉和阿莫西林可溶性粉显示出不敏感,前者原因是分离菌株对磺胺类药物已经产生了较严重的抗药性,而后者可能是分离菌株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对阿莫西林具有先天性耐药性的缘故。

  从不同地方患病黄颡鱼中获得的分离菌株对其他几种抗微生物药物,均显示了不同程度的药物敏感性,原因是在不同地方使用各种抗微生物药物的频率不同,导致致病性细菌对各种抗微生物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所致。而从不同地方患病黄颡鱼中获得的分离菌株,均对氟苯尼考粉和恩诺沙星粉显示出较好的药物敏感性,可能是这种抗微生物药物不易导致致病新细菌产生耐药性的缘故。

  此外,由不同公司制备的同一种恩诺沙星粉,对同一个分离菌株也显示出了不同的抑菌效果,可能预示着产品质量或者制剂工艺不同。